历史

第十章 制造标准(1 / 3)

推荐阅读:

他这一回判断有些失误,漏掉了一场重要大戏。

宋九一番大道理将那几个贵人都差点忽悠住,何况这些老百姓,七嘴八舌地议论。宋九使了一个眼色,胡老大会意,也向下面使了一个眼色,他手下的几个小弟得带头,先是由他们过来签名按手印。

写住址不是宋九动手,而是请河中几个能识一些字的代笔,但记得惨不忍睹,宋九伸头看了一眼,居然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也不纠正,背着手来到汴水边,斜对面就是下土桥,隔着汴水,河对面也不知道这里发生什么,于是一起站在桥上观看。

他们看这里是风景,宋九看他们是风景。

互相看着。

忽然宋九眼睛一亮。

在桥上站着一个少女,身边还有一个丫环,看样子是大户人家出身。

但是身材极其婀娜多姿,曼妙得就象一朵花儿在绽放。

可能是沾了遗传因素的光,宋九虽读书,但视力很好,汴水虽宽广,毕竟入了城,非是黄河与长江,能看清楚一点对岸人物的相貌。

于是多盯了几眼,忽然一颗心怦怦跳动起来。

那个少女肤色赛雪,脸如粉玉,眼亮似漆,站在哪里宛若含苞欲放的莲花,宛若美玉,宛若灿霞,宛若仙子……

世间竟有这样美色

宋九看痴了,都有些失魂落魄。

那个少女没有注意宋九,只是盯了一会,与丫环低语几句,飘然上了马车离去。宋九才醒过神,心想,惭愧啊惭愧,自己当真看清楚了那个少女相貌难道是以前那个宋九又在犯春

重新走回,可心中隐隐地还有着失落感,不由又连叫几声惭愧。

人类有盲从心理,有人带头,仔细想一想,宋九那个黄金河就不当真了,但眼下这件事对大家确实有好处,开始越来越多的百姓签字画押。

又有一些人提出疑问。

契书上什么都写了,对于宋九来说,它是一个原始的惨不忍睹的起重吊机,但对于现在人来说,它简直就是一个神迹。不仅能提高效率,还释放了大量劳动力。

所以契书明确标注,巡逻保卫,管账接货,轮值维修等分工事宜。还有许多人姓化的措施,例如家中有特殊情况,可以与亲友商议,互相换值,若有工伤事故,大家一起凑钱替其治疗。有许多是外地人,有的以后会留下来,成为新的京城人,有的会回老家,还有一些人另谋高就,或其他原因,付出的本金必须大家凑钱补还。一旦大规模上马,一个劳力有可能得付两三贯钱,对于这些苦哈哈的百姓,不是小数字,但大家凑一凑,一人一文钱就解决问题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