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百九十一章 惊人的发现(1 / 1)

推荐阅读:

陈恺歌走了,张亿谋则留了下来,有话想要对姜玉楼说。他明显藏着心事,只是说话吞吞吐吐的,搞得姜玉楼都不耐烦了,只能动发问了,“亿谋啊,你到底是有什么事儿?”“姜老师,您觉得我能当导演吗?”张亿谋不好意思地问道。姜玉楼反问道:“为什么不行?一个剧组里,最能理解导演意图的就是摄影了。只要你摄影工作做得好,导演也能干。只是有个问题,不论是陈恺歌还是你,缺的都是经验。”“太好了!”张亿谋高兴的脸都泛红了,“呃,姜老师,我还有个问题。”“说。”“额,姜老师,我上次看了您发表在《收获》上的《扬名立万》,我觉得这部作品挺好的,之后又去看了人艺演出的《扬名立万》话剧,我脑海里想把这部作品拍成电影的念头越来越深了。只是……就向您说的,我目前没有经验,就算毕业了想要拍摄也是力有未逮。”张亿谋心虚地看着他道。姜玉楼哭笑不得,道:“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嘿嘿。”张亿谋挠了挠脑袋,憨厚一笑。谁说他没心眼的,诚实可靠的外表就是他最好的保护色。“这事儿问题不大。”姜玉楼大度地拍了拍张亿谋的肩膀,“没事儿,短期内我也不打算将这部作品的版权交出去,就先给你留着好了!”“诶,谢谢姜老师!”张亿谋没想到姜玉楼答应得这么爽快,不由得大喜过望,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连连道谢。“亿谋,你也别高兴太早。”姜玉楼神色郑重,给正在兴头上的张亿谋泼了盆冷水,“不过我事先声明,要是你的进步没有让我满意,这部作品也不可能交给你去拍。”张亿谋诚恳地说道:“姜老师,您放心好了,我要是没那个能力,肯定没脸找你!”“有你不说大话,我就相信。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姜玉楼鼓励道。张亿谋松了口气,“以后等我有信心了,还要找您改编剧本。”得,我成专业写剧本的了。……时间流逝,转眼来到了四月底。《侏罗纪公园》在美利坚发售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经过最初的沉寂,这部小说在兰登书屋的推广和宣传下,销量一路走高。一部由华夏作家书写的科幻小说,在兰登书屋的推动下,在美利坚上市?这个噱头被报纸报道后,在科幻小说圈和评论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少民众和评论家都觉得这件事很荒谬,他们在思考兰登书屋的负责人是不是疯了,否则的话,为什么会签约华夏作家的作品,而且是在伟大的美利坚发行。第一部在美利坚引起轰动的华夏作家的作品是什么?民众肯定早已忘记,如果让评论界说的话,应该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书。那部作品是作者为了将华夏的传统生活艺术和人生哲学介绍给西方读者,属于哲学范畴的作品,可不是小说,更不是这部突然出现在美利坚的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早在兰登书屋推广的时候,评论界就有断言,这部作品火不了。在美利坚人的固有思维中,华夏估摸着还是留着辫子,对外国人卑躬屈膝的清朝人形象。这样的国家,能有什么科幻作品,能写出什么像样的科幻作品,甚至于,他们知道什么是科幻吗?当小说上市后,市场似乎也印证了他们的看法。《侏罗纪公园》的销量平平无奇,每天几十上百本的销量已经让他们觉得这都是兰登书屋推广的成果。有人因此评论道:“买下小说的人很快就会后悔,甚至怨恨兰登书屋,因为这部小说太糟糕了。”而在兰登书屋内部,对于《侏罗纪公园》的未来也是有争议的。兰登书屋纽约总部的会议室内,此刻会议室的编辑们正在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年初这一批作品的未来:“除了个别作品外,年初这批作品的质量都不错,就是不知道最后销量怎么样。我很看好迪恩·孔茨的《黑暗之眼》,书中一名疯狂的科学家制造了一种致死率百分百的病毒,并且感染了全世界,世界都在这种病毒下瑟瑟发抖。迪恩的作品通常以惊悚悬疑类小说为主,也多有融合恐怖、奇幻、科幻、解谜和讽刺元素。他的许多作品都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我想说,他的作品就是畅销的保证。”“我倒是更看好托马斯·哈里斯的作品《红龙》,这部作品是的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是个老作家,小说中的悬疑氛围很棒,主角更是个狡猾凶狠的连环杀手,我有预感,这部小说也有改编成电影的潜力。”“波尔·安德森的作品《土星游戏》呢,他是真正的科幻大师,我觉得这部作品非常棒,甚至有拿奖的潜力。”“……”大家讨论得热烈。有人看好迪恩·孔茨,也有人看好马斯·哈里斯的作品《红龙》,波尔·安德森的《土星游戏》更不用说了,讨论这部作品真的很犯规。唯独《侏罗纪公园》讨论的人最少,因为整个兰登书屋的编辑都知道,这部作品是编辑总监贾森·爱泼斯坦华夏之行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强行加进来的。对于这点大家都可以理解。毕竟,现在两国还处于

蜜月期,民众也很乐意接受来自华夏这个文明古国的消息。这时候,如果市场上有那么一部来自华夏的小说,对公司,对民众,甚至对于两国民间的关系都是有好处的。而且,那部《侏罗纪公园》也并不是差到无法入目。相反,很多编辑看了后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只是,他们心中存在偏见,觉得华夏作家根本不懂科幻,就算写出来的作品不错,可能也无法打动本国民众。最多也就是补充一下出库,丰富作品种类罢了。他们的期待值不高,只要能回本就行。就目前每天几十上百本的销量,回本的可能很高,大家普遍比较乐观。只是小说大爆?哈哈,还是不要开玩笑了。实际上这批小说上市前,兰登书屋就发了调查问卷。书店有对于获奖作品的介绍以及读者期待值的调查,许多特邀老读者都填写了问卷,问卷的结果是三位本土作家的作品,读者期待值最高!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不仅是美利坚人,还是成名已久的作家,波尔·安德森更是元老级作家。《侏罗纪公园》期待值最低,读者似乎对华夏作家的作品不感兴趣,哪怕在兰登书屋的腿狂宣传中一直强调说姜玉楼是为天才作家,本身在美利坚发表过令不少评论家惊艳的短篇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也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即使美利坚读者不懂华夏历史和文化,依旧能读懂的小说,但是这仍然没能改变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甚至还有人到书店抗议! 他们觉得这纯粹是浪费资源,明明美利坚有那么多好作家,好作品,为什么要发行华夏作家的小说呢?“兰登书屋里面出了美奸!”“我读过华夏作家的作品,都很无趣,完全没有发行的价值。东亚国家里,也就岛国作家的作品还不错。”“没错,我的朋友从岛国寄给我了一部叫《情书》的作品,非常不错。”“是吧,世界范围内,华夏小说流行过吗?恐怕没有吧。”“听说,这部《侏罗纪公园》挤占了某位美利坚新人作家的名额。”“哦,这太可惜了,兰登书屋应该为此负责!”一时之间,阴谋论和对华夏作家的鄙夷甚嚣尘上。不过兰登书屋是不会理会这些抗议的,在编辑部看来就算《侏罗纪公园》确实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小说本身的质量也绝对不像外界评判的那般不堪。“就是戈登·r·埃德森可惜了。”有个编辑忽然摇了摇头道。戈登·r·埃德森是一名美利坚新人作家家,他没有比较出名的作品,却喜欢到处投稿。这次他又向兰登书屋投稿,作品也得到了还算不错的评价,有很多编辑看了他的作品后,都提议签约戈登·r·埃德森的作品作。但可惜,《侏罗纪公园》横空出世,还是编辑总监推荐的。总编的理由说服了大家:“一来美利坚需要一部来自华夏的小说,二来戈登·r·埃德森的作品只能说还行,绝对没有达到不惜一切都要签约的地步,相反,《侏罗纪公园》很有可能会让大家吃惊的。”兰登书屋每年发行的作品名额其实有限的,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也不为过,所以戈登·r·埃德森只能是被牺牲的那个了。跟戈登·r·埃德森关系不错的编辑为此还特意安慰了戈登·r·埃德森一番:“这次没能签约不是你实力不行,只是你运气稍微差了点。你只要不放弃写作,今年没有机会,还有明年,幸运女神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戈登·r·埃德森的心情无疑是失落的,虽然辛苦创作一年的小说没能签约,但他没有参与一些落选者对《侏罗纪公园》的抗议,因为他觉得编辑说得没错。他也觉得自己这次是运气差了点,毕竟是遇到了特殊情况,更何况他不是什么纯新人了,如果日后还想吃作家这碗饭,出版商就是他不能得罪的存在。“也许我不适合写书。”戈登·r·埃德森有些自我怀疑,他成为作家的时间也不算太短,但是至今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虽然也发表了几部作品,但销量也都不高。迄今为止,他拿到的最高版税也不过百分之六,比新人也强不了多少。没销量就没名气,以至于现在都没几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这让戈登·r·埃德森很痛苦。经常因此而辗转难眠,甚至有过彻底告别写作的想法。直到兰登书屋这批小说上市后,得到消息的戈登·r·埃德森浑浑噩噩地走进离家最近的书店,下意识地看向书店的第一排书架。曾经这个书架上也摆过他的作品。但今天,上面摆放的作品和他毫无关系。书店看书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年轻的读者,而且大家都是奔着这个书架来的——读者们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年这个季节,翻看着兰登书屋经过层层筛选后,选出来的开年发行作品。开年作品的题材很多,所有读者都能找到想要的。不过想让他们掏钱买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人会直接买书,大多都是先拿起书翻一翻,找个安静的角落,先看个开头。确定是自己喜欢的故事,读者才会老老

实实地掏钱买单。当然,想在书店白嫖是不存在的,美利坚的书店可没有大善人。再者,喜欢读书的顾客很少有混子,大家都比较文明,也乐于付钱看书。曾经戈登·r·埃德森有做过一件现在回想起来很傻的事情。他当时就坐在书店的角落里,坐了整整一天,也不干别的事儿,就是观察着购书的读者们。每当有人买他戈登·r·埃德森的书,他就会暗自激动狂喜。今天。进入书店。戈登·r·埃德森也下意识观察了一番。没有意外,大家最先拿起的,都是书店的重磅推荐,也就是美利坚几位老牌作家的作品。不过让戈登·r·埃德森意外的是,大家今天的购买欲望并不高,很多人都是拿起书看了一会儿又放回去了。倒是有一本书的付费率,出乎了戈登·r·埃德森的意料。这本书,正是让戈登·r·埃德森失去签约机会的《侏罗纪公园》。事实上拿起《侏罗纪公园》翻看的读者很少很少。相比较老牌作家的作品,对《侏罗纪公园》感兴趣的人,简直少到有些可怜。而与这份可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拿起《侏罗纪公园》观看的读者,最后基本都把书买走了!为此戈登·r·埃德森还特意记录了翻看和购买的人数。从读者进入书店开始,愿意拿起《侏罗纪公园》翻看的读者,一共也就二十来人。但!看完《侏罗纪公园》,并愿意将之买走的人,却有足足有十七个之多!“怎么会这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