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百零二章 俞楼江(1 / 1)

推荐阅读:

就在杨萧因为姜玉楼的拒绝而失望的时候,刘向文的信也漂洋过海,随着邮递员,来到了华夏燕京日报社。今天,是佟丽丽负责接收信件。她一个小姑娘抱着厚厚一摞信件来到工位上,就在她分门别类地将信件归类时,一封来自美利坚的包裹引起了她的注意。从业多年,她收到过的信件也不少,但是收到国外信件还是第一次。要不是邮寄地址是日报社,她几乎以为是这位叫刘向文的寄件人寄错信件了。“有意思。”她将这封信件单独挑出来,等其他信件规整好后,才重新坐回工位,好整以暇地将其打开。“会是什么呢?”带着好奇心,佟丽丽从中取出了包裹中的物品。里面有数份写满英文的报纸,一本英文书,还有一张信纸。英文报纸和书她看不懂,便先放在一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信纸上。好在信纸是中文,也让她松了口气。“您好,燕京日报社的记者朋友。我叫刘向文,是一名留学生。”哦,原来是留学生啊。佟丽丽点点头。只是,这位留学生又是写信,又是寄报纸和书,难道是想分享国外的新闻和读书体会吗?实际上,这个年代虽然拿不到国外的一手新闻,但是拿到“旧闻”的渠道还是挺多的。燕京日报社也有渠道,只是他们报社的重点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在燕京。至于英文原版作品,他们更不会感兴趣了。想到这里,佟丽丽兴致缺缺,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读下去。“我最近在纽约读到了一本特别有趣的科幻小说,名叫《jurassicpark》,是一位华夏作家创作的。”佟丽丽精神一振,没想到还有意外的收获!一位华夏作家,在美利坚发表了一部叫做《jurassicpark》的作品,这可是能提振国民士气的大新闻啊!预感到大新闻的佟丽丽,看的更仔细了。她要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免得报道后,却发现新闻是假的,那她个人事业也就到头了。信中,这位叫刘向文的留学生将《jurassicpark》的作者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俨然是竞争81年雨果奖的最有力人选。佟丽丽虽然不懂雨果奖是什么,但能得到这位留学生如此郑重其事的强调,在美利坚的名气肯定不小。这下,她对心里更激动了。只是,佟丽丽还有些疑惑。如果真如刘向文所说,这位华夏作家在国外写书也就罢了,还有得奖的可能,这么厉害的人,在国内怎么会默默无闻呢?不过,她很快看到了证据。因为在信里,刘向文翻译了部分纽约媒体对《jurassicpark》的评价,似乎国外媒体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有登上畅销榜的潜质。如果这些不能作证的话,那么报纸原文就是有力的证据了。刘向文为了取信国内的媒体,很有先见之明地将报纸原文也一同寄了回来。这下,佟丽丽彻底相信了刘向文信中的内容。真的有一位华夏作家在美利坚出名了!只是,这位作家的名字……yuloujiang,难道是某位姓于的作家?在确认一下吗?佟丽丽想了想,起身询问报社的同事有没有人英文比较好,结果让她失望了。呃,其实也不算失望吧。毕竟,这年代英文好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她把心一横,决定不再求证,而是直接发表新闻。有了决定后,她奋笔疾书,手写速度跟着思路一块狂飙,很快结合着刘向文的信,写好了一篇稿子。她以《华夏作家的小说在美利坚好评如潮,为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为题,写成了一篇新闻稿,然后将稿子拿给部门领导过目。“主任,您看看这篇稿子可以吗?”这回,佟丽丽可是信心十足,深信自己这篇新闻稿一出,绝对会在国内引起轰动,被同行争相引用。主任接过新闻稿,仔细检查,只是他的面色越来越古怪,双目隐含怒气。“小佟,你要是找不到新闻,我也允许你引用其他报社的新闻,但是造谣甚至胡编新闻是绝对不允许的。不仅是咱们报社,也是所有记者的大忌!”主任痛心疾首的一番慷慨陈词,直接说懵了佟丽丽。她有想过主任会高兴,会夸奖她,就是没想到主任会误以为她的稿子是瞎编的。 见状,佟丽丽连忙解释道:“主任,我真不是瞎编的,而是有理有据。”主任板着脸道:“唉,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领导看到了你的问题,对你提出批评,你还不认错?”佟丽丽哭笑不得,却也不敢耽搁,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听完后,主任脸色好了些,“也就是说,你的消息全部来自一封华夏留学生从美利坚寄过来的信件?”佟丽丽点头道:“没错。”“你就没想过这是乌龙事件?”主任皱眉道。佟丽丽底气不足地说道:“可是……刘同学寄过来了英文报纸原件啊。”“不行,我们做新闻的,一定要以真实性为原则。”主任沉声道,“找个会英语,看一遍报纸原文,没问题的话……再发表吧。”佟丽丽尴尬

道:“主任,咱们报社没有会英语的……”主任:“……”最终,主任找了个会英文的朋友,看过报纸后,没有发现问题,佟丽丽的新闻稿件才得以顺利发表了。燕京市民是最先注意到佟丽丽的新闻稿。在这篇新闻稿里,她是这么说的,“最近,本报记者佟丽丽从在美利坚留学的华夏学生刘向文口中得知,华夏作家yuloujiang的作品《jurassicpark》在美利坚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这部优秀作品在美利坚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部作品以华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利坚读者,成为了世界文学界的一股新兴力量。本报援引《纽约时报》的评论,该报有评论者认为《jurassicpark》“一部史诗般的科幻巨作”,《出版家周刊》则认为它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无论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从主题深度来看,这部小说都堪称佳作。这部让人恐惧的寒毛直竖、“狰狞”而又魅力十足的科技惊悚小说征服了无数美利坚读者,也正因为在美利坚大受欢迎,这部小说才引起了刘向文的注意。由此,我们才得已从其口中得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相信,随着改开的深入,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华夏作家走向世界文坛。他们的作品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读者,成为全球文学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将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考。总之,华夏作家的小说在国外市场的畅销,不仅是华夏文学的骄傲,也是华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国界和文化的障碍,成为了全球文学的瑰宝。我们期待着华夏作家在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报道一出,燕京市民一片哗然。什么,咱们国内有一位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在美利坚上市,大受欢迎不说,还成了畅销书?是的,不知名。不论是yuloujiang,还是《jurassicpark》对此时的国民来说都太过陌生了。一时之间,跟进报道的纸媒越来越多,普通读者在自豪的同时,也在好奇作家和书名到底是什么。此时,当代编辑部也在讨论《燕京日报》的这篇报道。“我国终于有一位作家扬名海外,这是大好事啊!”“实在是好奇这位俞楼江老师在国内有什么大作,真想拜读一番啊。”“谁知道,这位姓俞的作家到底是谁?”“没听过,一点印象都没有。”“我倒是认识几位姓俞的作家,可是都对不上号啊。”编辑们聊着聊着,忽然看到副主编孟韦哉走了进来,便问道:“孟主编,您认识国内一位叫俞楼江的作家吗?”“俞楼江?”孟韦哉愣住了,然后下意识地思考起来,脑海中却没有关于此人的记忆。摇了摇头,他好奇地问道:“没有,这位作家怎么了?”有人愕然道:“这么大的新闻您不知道?”“不知道,你们说说呗。”众人见他真不知道,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国内还有这么一位天才作家!”孟韦哉大惊。文学其实很吃天赋的,大器晚成的不是没有,但更多的是年少成名,就像姜玉楼。可是俞楼江,孟韦哉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是谁,他甚至猜测,这是某位作家的笔名。这时,又有人提出了个问题,“你们说,这位俞老师和姜老师比,到底谁厉害?”“这有可比性吗?当然是姜老师文学成就更强了!”有喜欢姜玉楼的编辑推崇道。“咦,等等,俞楼江,姜玉楼……会不会……”孟韦哉面色古怪,顾不得和编辑们分析而是直接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