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百一十三章 迎来反转(1 / 1)

推荐阅读:

三天,仅仅三天,姜玉楼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的新作《侏罗纪公园》便已火遍全国。国内各大杂志社得知其火爆的销量后,一时为之失声。他们知道姜玉楼的这部小说写得好,在美利坚的销量就是明证,但也没想到在国内也如此受欢迎。眼见原来在全国范围来说的小杂志社,如今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搁谁不羡慕啊!《科幻世界》确实够不上国内四大文学期刊的对手,属于二线甚至三线杂志。但是对于国内的其他科幻杂志来说,已经属于只能仰望的存在了。不少和姜玉楼熟悉的人,都知道《科幻世界》凭什么邀到姜玉楼的稿子,不就是靠着杨萧的诚意嘛。这不禁让其他杂志社的负责人开始反思,是不是目前的成绩已经让他们满足了,要不然为什么放着姜玉楼这样出色的作家,却从来不闻不问。《侏罗纪公园》这部科幻小说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即使科幻小说在国内属于小众题材,可架不住目前舆论的火热,各个杂志社的编辑也加入了购买大军,一人一本买回家看了起来。属于《侏罗纪公园》的浪潮已经势不可当地奔涌而来,全国各地的杂志社都出现了这部小说的文学讨论会。当编辑的大部分都有快速过稿的习惯,不管是多长篇幅的稿子,有经验的编辑总会一打眼就大致清楚这篇作品的成色,从而选择是不是继续阅读下去。而姜玉楼的这部小说,各个杂志社的编辑却不愿意大致浏览,而是选择了仔细阅读。也就是这种阅读方式,他们才知道了姜玉楼的厉害之处。“姜老师这书太厉害了,明明是科幻小说,我一个文科毕业的阅读起来却一点都不受影响!”“原来这才是科幻!”“以前一直听人说国内的科幻小说怎么怎么样,看了姜老师的《侏罗纪公园》后,我觉得这部作品可以成为国内科幻小说中的一座丰碑!”“激动、震撼……抱歉,我词穷了!”“读姜老师的作品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因为他的作品不论题材,读起来总是非常流畅,没有那种特意给读者带来的晦涩感。”“……”编辑们阅读的时间尚短,加上科幻小说在国内还是太新鲜了,以至于他们对《侏罗纪公园》理解得不够深。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这部作品奉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作品!没办法,再此之前,国内看过科幻题材小说的编辑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看过后,很容易入迷。有经验的编辑尚且如此,更别说读者了。尤其是姜玉楼的个人读者群体,更是狂热的不行,逢人便推荐《侏罗纪公园》,再加上报刊上对这部小说的宣传,之前对这本书没兴趣的读者这会儿也忍不住心里的好奇:科幻小说,真的这么有趣吗?比《暗算》《情书》和《扬名立万》都好看?干脆买一本,瞅瞅好了。于是乎,这部分人群下班后就来到了附近的新华书店,想要看看被吹捧上天的《侏罗纪公园》到底写得怎么样。“对不起同志,目前这本书我们店里已经没货了。不过您放心,我们正在紧急补货中,您可以过几天再来购买。”得到这样的回答,多少让他们有些意外。有不想等的去了其他书店,结果都是缺货。这书售罄了?售罄的另一重意思是,这书卖得太火了,货源非常紧缺啊,反正各大书店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表情都透着几分悲苦和无奈。他们的悲苦和无奈读者并不懂,读者只是单纯的气愤。你说,你们卖书的书店,怎么就没有存货呢?听说这可是姜玉楼的小说啊,国内最火的作家。连他的作品你们都不备货,是不是不想赚钱了?本来有些人对《侏罗纪公园》这本书还没那么迫切,结果一听到这话反而一个个都来劲了,毕竟卖的这么火的书怎么会不好看呢?必须买!于是乎,他们纷纷向书店预定了小说,只要有他们就买,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替他们把书留下。当然,不是所有读者都看不到姜玉楼的最新作品。比如燕京的读者就很好运,因为朱建功的关系,燕京新华书店可是有十万册的存货。哦,当然了,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们的存货也不算多了,但是还能顶好一阵呢。得到消息后,甚至有外地读者不远千里奔赴燕京新华书店,为的就是早日看到《侏罗纪公园》。眼见同行大赚特赚,没货的书店只能拼命的催促杂志社发货,科幻世界杂志社拿边却是回复道:“正在加班加点的印刷之中,请耐心等待!”“……”这就太要命了。 每过一天,他们都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钱呢。额,对于他们来说,没赚到就是亏损。(两桶油偷偷点了个赞!)结果就是燕京新华书店和朱建功赢麻了!……科幻世界杂志社这边也没想到杂志销量这么高,当然他们都知道这都是《侏罗纪公园》小说的功劳,百分之七八十的读者都是冲着姜玉楼的小说来的。有时候,销量太高也是烦恼。明明第一批印刷的十万册都卖不完,要不是总编赵旭找了朱建功,

额外订购了十万册,杂志社这边还要为了库存烦恼呢。结果这才过去多久,之前一副不情愿模样的书店,纷纷求着杂志社加班加点印刷。就连库存最多的燕京新华书店,竟然也要求再补十万册的订单!这才是科幻小说应有的魅力啊!科普小说……那是小说吗?不,根本不算!科幻世界杂志社,杨萧在知道各地补的订单后,脸上已经笑开了花。按照这个趋势来看,《科幻世界》的本月销售量有望冲击四十万册。这个销量有望追上《当代》销量最高的一期了。而那期,可是有着姜老师的作品啊!想想不久前发生的事吧。“科普派”把“文学派”踩成什么样子了,就连姜老师的作品,他们似乎都不放在眼里了。现在呢?他们算不算是被啪啪打脸呢?此时,杨萧非常想笑。自从80年那件事发生后,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如果早知道《侏罗纪公园》会这么优秀,她就算下跪,也要求姜玉楼在去年把书交给她刊登在《科幻世界》上。“科普派”如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真想看他们有苦说不出的样子啊!实际上,当目睹《侏罗纪公园》造成的火爆盛况后,“科普派”已经集体蒙圈了。他们为了阻挡“文学派”起势,付出的可是非常多。这个付出不是金钱上的,而是人脉关系。结果他们损失惨重,眼睁睁看着“文学派”多了一本《侏罗纪公园》这种科幻佳作品,心情绝对是非常郁闷的。这部小说从文学性上说没问题,但是和他们理念不同,起不到教育小朋友的作品,这就非常危险了。他们甚至召开了紧急会议,进行讨论,“唉,像这种完全虚构的幻想小说就应该封禁才对!”“科幻小说不等于科普小说,这种伪科学会毒害青年的!”“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个什么克隆技术怎么可能复活恐龙,实在是不可理喻。”“一想到《侏罗纪公园》这种虚幻且有害的作品走进孩子们的视野,我就坐立难安。”“要不,我们在往上反应一下?”“……”购买《科幻世界》的人越来越多,《侏罗纪公园》的读者群体在迅速扩大。国内的报纸上,也终于有了对这部作品的评价。《青年报》评论道:“《侏罗纪公园》不光有科幻小说的严肃思考和惊人想象力,更有惊悚小说的情节诡秘,悬念不断,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工人报》评论道:“……作者在小说中融入了基因工程、古生物学、混沌理论和对娱乐资本的批判等思想,就像一部当代的《科学怪人》和普罗米修斯与潘多拉式的隐喻。”《燕京日报》评论道:“科学成就的取得有时是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取得了惊人、不可思议但却极端危险的成果往往并不被质疑。这些成果使我们人类获得了权力但却带来了问题。”《科学文艺报》评论道:“科学家妄图用人工创造一个山寨的大自然出来,这必定会出问题。随着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科技过分自信和依赖,人类自身越来越骄傲,对自然却越来越缺乏敬畏和尊重,《侏罗纪公园》的故事虽然是虚构,但在人类的自大心理作祟下,类似的技术灾难保不准哪天就会爆发。”杨萧看着面前搜集到有关于《侏罗纪公园》评论的报纸,心里松了一口气。报纸上的评论很客观,并没有露骨的吹捧,这对“文学派”来说已经是一场胜利了。他们要求的本就不多,只是公正地对待而已。“这都是姜老师的功劳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