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百四十九章 真的没有隐喻(1 / 1)

推荐阅读:

u001du000e有了姜玉楼的指点,佐天泪子的进步很快。一些对话方面的写作,她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了,但是具体涉及网球知识的写作点,还是需要他及时指正。今天下午,两人就死磕第一章了。轻小说不像传统文学,想要吸引读者,前几章很重要。姜玉楼需要的就是完美的第一章,让读者看了以后产生兴趣,对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产生期待。想要做到这两点,前几章是关键。佐天泪子写了一遍又一遍后,他才终于点头,“这一章过了。”有时候写作和拍摄一样,也有所谓的镜头感,而且这个镜头感很重要。姜玉楼在脑海中模拟一番,佐天泪子所写的如果换成动画或者漫画画面的话,和原著差不多。每个人的写作风格都不尽相同,姜玉楼要做的就是让佐天泪子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更加贴近大纲。“终于通过了!”佐天泪子趴在了桌子上,一动不动,就像刚才不停歇的写作方式,已经让她耗尽全身的能量一般。姜玉楼笑眯眯地说道:“嗯,今天结束了,明天继续。”“什么,明天还有?!”佐天泪子大吃一惊,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姜玉楼理所当然地点点头,“不然呢,整部作品一百多万字,预计在明年初交稿,要是按照现在速度,那不得写到猴年马月,不加快点速度和进度那怎么能行。”“啊!!”佐天泪子快疯了,这和她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之前在她的幻想中,两人是过着如同二人世界般的美好生活。可现实是……如同社畜一般。别说美好的生活,她就连发呆发痴的时间都没有。邪恶的资本家!咦,不对,姜君是华夏人啊?可是,华夏人怎么比她这个岛国人更像资本家啊!“佐天同学,醒醒,发呆可不是好习惯。”姜玉楼拍了拍岛国妹子的脸蛋,然后将一把钥匙拍在她面前,“这把钥匙给你,明天还是这个时间。如果我不在,你可以用这把钥匙开门。来了后,你可以先打扫一下卫生,浇浇花什么的。”姜玉楼随口布置工作,完全没有在意佐天泪子生无可恋的眼神。收拾好东西后,两人准备离开工作室。临行前,姜玉楼一拍脑袋,“哎呀,差点忘记把这个给你。”“什么?”佐天泪子好奇地看向他。姜玉楼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到她的手里,“打开看看吧。”佐天泪子依言打开信封,结果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是五张大团结!“姜……姜君,你为什么给我钱?”姜玉楼笑道:“这是给你的报酬。毕竟,我也不是什么黑心资本家。”佐天泪子:“……”呵呵,你也就比黑心资本家好一点。话是这么说,佐天泪子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这可是她的劳动报酬,拿到手里也是心安理得呢。只是……她捏了下信封,说道:“姜君,这些钱是不是太多了。”“不多,当我的助手可是很辛苦的。”姜玉楼笑着道。闻言,佐天泪子想起今天的辛苦,立刻将信封塞进了兜里。这钱她拿得太应该了!……回金鱼胡同住了一个晚上后,姜玉楼第二天才骑着心爱的小摩托返回学校。昨晚他没有住校,要是有检查还得几个义子帮忙糊弄过去。因此,他来的时候还特地给他们买了喜欢吃的早餐。卫国平早餐喜欢吃豆汁和油条、于敏喜欢吃小笼包、徐向东喜欢吃生煎加馄饨。“哥几个起床了,我带了你们最喜欢吃的早餐。”姜玉楼推开门后,并没有预料中的欢呼声。当然,他们也不是在睡懒觉,而是三个人围在桌子旁,不知道在看什么。“你们看什么呢,不会是看邓丽君的写真集吧。”姜玉楼凑过去调侃道。几人一听这话,心脏嘭嘭直跳,连忙转过头,异口同声道:“别胡说!”早在1978年,邓丽君的歌曲就小范围的在上海等南方地区流传。街头和公园里播放的都是她的歌曲。1980年前后的燕京,“几万人,全在北海后门的那个山上。听音乐,听完了就跳舞,那时候听的主要就是邓丽君。”那时候五块五一盒的录音带,太平洋影音公司一年能卖掉八百万盒——当时国人的平均月工资不过四十五元。不过也正因为人红歌红,加上其中一首歌引起了争议,在报纸上被猛烈批评过,因此大家虽然听,但是都很敏感,生怕惹上事。 姜玉楼感叹道:“看你们,想看还怕这怕那的,胆小如鼠啊。”徐向东没好气道:“感情板子落不到你身上,尽说风凉话是吧?”说完,三人也不再纠结这些,而是各自取了一份早餐来吃。“话说,你们刚才看什么呢,神神秘秘的。”此话一出,宿舍再次变得安静起来。“唉。”卫国平长叹一声,顿觉姜玉楼给他买的早餐都不香了。他的这声叹息仿佛信号一般,感染了于敏和徐向东两人。姜玉楼有些摸不着头脑,“嘿,这是怎么了,这一个二个的是嫌我买的早餐不好吃?”于敏问道:“不是,玉楼,昨晚的《燕京晚报》你没看?”

“没啊,怎么,有什么重大新闻不成?是香江要回归了,还是弯弯要投降了?”“呸呸呸,这些话可不敢乱说。”于敏脸色一变,紧接着解释道:“就月初刚发行的《当代》第四期,口碑又爆了。”“哦,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吗?”姜玉楼耸肩道。卫国平忍不住道:“当然有关系了,昨晚《燕京晚报》公布了《当代》第四期的首周销量,一共十万册!”“这些天,报纸上讨论的都是关于《楚门的世界》,唉,你的小说又火了。”徐向东酸溜溜地说道。姜玉楼道:“哦,那部小说啊,当代杂志社拖的时间有点久,要不然上半年就该刊登的。”“报纸上的评论先不提,你们觉得我这部作品写得怎么样?”几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姜玉楼的话让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放心说,我这人出了名的喜欢虚心纳谏。”卫国平道:“那我可就说了……”姜玉楼点点头,也不催促,更没有不耐烦和不爽。卫国平想了想,说道:“其实吧,你的这部《楚门的世界》我没有看懂。”“没看懂?”姜玉楼有想过他会提出很多意见,却没想到卫国平会说没看懂他的小说。他又问于敏和徐向东,“你们呢?也没有看懂?”两人迟疑片刻,同时点头。没有看懂。姜玉楼眉头紧皱,这个回答不是批评,却胜似批评。他写作的初衷虽然是赚钱,但也想过让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有自己的感悟。可要是小说都没看懂,那还感悟个屁啊!姜玉楼追问道:“到底是哪里没看懂呢,故事线不清晰吗?”这个问题搞不懂,他寝食难安啊。“这倒不是,虽然《楚门的世界》有点科幻的味道,但你在小说里描述得已经足够通俗,和现实世界做个对比也都能理解。但是吧,其中的隐喻我们也把握不准。”于敏皱眉道。姜玉楼一愣,“什么隐喻?”于敏奇怪的看着他,似乎再说你自己写的小说,有什么隐喻你不知道吗,为什么要问我。“比如你笔下那个巨大的摄影棚世界、无处不在的摄像机、从天而降的探照灯、某些角色无意义的行为以及小说结尾楚门为什么能如此的决绝。”卫国平连珠炮般的询问道。姜玉楼面色古怪,“就这些?”“还有一些吧,但我们更想先听听你说这些。”徐向东说道。姜玉楼道:“有没有可能,你所说的这些并不存在隐喻呢?”“不可能。”于敏反驳道:“现在报纸上对你的这部作品讨论度很高,普遍认为巨大的摄影棚就是咱们国家,无处不在的摄像机就是对我们的监视,从天而降的探照灯位属西方,是对我们的启迪。而楚门之所以如此决绝,是因为他向往自由。”听到这个解释,姜玉楼有些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是谁解读的,完全扭曲了他作品的本意。他沉思片刻后,说道:“所谓的隐喻是完全子虚乌有的。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对未来的一种猜测吧。但这些猜测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直播,比如广告,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点。”“那摄影棚和无处不在的摄像机呢?”卫国平问道。“摄影棚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在这个摄影棚中工作生活,扮演自己,我们可以是那个摄影的人,也可以是那个被动出镜的人。之所以发生这一切,其实是因为利益。”“利益?”“没错,因为利益,楚门被动的成为了摄影棚中的一位演员,因为利益,他在摄影棚中生活了数十年,因为利益,所有人都瞒着他,因为利益,节目的制作方不希望他离开。唯一一点,那些评论说对了,楚门最后决然离开摄影棚,就是为了自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