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名声大噪(1 / 1)

推荐阅读:

佐天泪子和《灌篮高手》对于姜玉楼只是个小插曲,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和对杂志社的管理上面。一转眼,他距离毕业只有一个学期了,毕业论文也是需要准备的,要是让老师们不满意,卡住他,不让他毕业可就尴尬了。因此,他每天上课都非常认真,以至于杂志社的工作都放下了不少。真正做到了以学业为主,这让老师们都大感欣慰,纷纷表示希望他继续读本校的研究生。对此姜玉楼是敬谢不敏,他自觉不是个聪明人,能考上大学已经是谢天谢地,考上燕大更是祖坟冒青烟,让他继续读研究生,那真是要了他的老命。老师见他意志坚定,也不再劝,只是觉得很可惜。姜玉楼现在可是燕大的活招牌,多少文科考生报考燕大,就是因为能见到他这个偶像呢。等他毕业了,学校的报考人数说不定都要受到影响呢。时光飞逝,很快《最文学》第四期上市了。这一次,想要看《最文学》笑话的人失望了。因为这一期刊印的文章质量非常高,尤其是那篇《今夜有暴风雪》,很多人都看懵了。这篇小说问世后,很快引起了广泛讨论。《青年报》发表评论道:“《今夜有暴风雪》的深刻之处,不仅在于作品纵情讴歌了一代知青的英雄事迹,而且在于作品深入地发掘了人物心灵深处美的光彩。”“在暴风雪之夜,裴晓芸迎着风雪严寒,持枪守卫在哨位上,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刘迈克倍加警惕,为保卫国家财产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曹铁强、小瓦匠等众多的知识青年,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一箱箱武器弹药,扑灭了大火,避免了一场严重的事故。作者不是仅仅停留于描写叙述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上,而是把笔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探处,将人物美好的心灵袒露给读者。作品细腻地描写了裴晓芸上岗时欣喜激动的心情,这是她第一次站岗,在这个历经坎坷的少女心目中,这是多么神圣而光荣的任务啊!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曾经写过血书,也为得不到这个权力而放声痛哭过,在身体已经冻僵,`只有大脑还能按照神经讯号进行思想”的情况下,她还在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哨兵,我站在边境的哨位上。’对迈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开枪打死了盗窃国家财产的人,他拖着重伤的身体,爬到装满人民币的手提包面前,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想到的是,人“临死前抱住不放的东西,死后也不会放开,他向生命下达了最后的命令:‘抱紧,抱紧,抱紧.….我要抱得紧紧的..…’.在办理回城手续的行列里,小瓦匠看见弟弟的脸是干净的,误认为弟弟没有参加救火,他“心中替弟弟难受极了’,他不认弟弟,甚至要揍他,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人物内心的独白,这一幅幅剖析人物灵魂的画面,像一曲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文艺报》:“《今夜有暴风雪》塑造了一组富有英雄气质的知识青年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知青的吃苦精神,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作者笔下的这些知青形象,有的是浓墨重彩,着力刻画,也有的是轻描淡写,侧面烘托,然而他们个个栩栩如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作品写出了他们的喜悦和悲愤,忧伤和痛苦;写出了他们的爱情与事业,奋争与失败;揭示了他们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真实的人性。”《燕京日报》:“在众多的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梁晓生的《今夜有暴风雪》有别于笼统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悲戚或诅咒的文学,而是以一种清醒的认识和严格的现实主义笔调,传达出特殊时代神奇的土地上的悲壮色彩,启迪人们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人说梁晓生的这部作品是伤痕文学,但更多的人予以否认,他们认为梁晓生开创了一个新的题材,即知青题材。梁晓生的知青题材小说却又有别于其他人的满腹怨气,反而多了些英雄气和耀眼的光芒。不少读者在感同身受,泪流满面的同时,又有一种壮怀激烈之感。靠着这一篇小说,《最文学》在年底这段时间简直是毫无对手,真可谓见神杀神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文学》第四期首印的三十万册就卖光了,快到月底的时候,销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六十万册!要知道,这个数据可是除第一期外最好的销量数据了。根据出版那边的预计,这期杂志的销量有很大可能突破百万册。得知这个数据后,杂志社上下也是一片欢笑声。既赚了钱,又鼓舞了士气,惹得宋文对刘振云青眼有加,夸他是编辑部的福星,更是许诺让他第一批成为正牌编辑。刘振云非常高兴,他和梁晓生也算是荣辱与共了,好歹《今夜有暴风雪》没有让他们失望,口碑大爆的同时,连带着两人的名字也在业内传开了。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会有作家专门给他投稿,请他斧正。果然,一个编辑成名的捷径就是和一位大作家共同进步。 姜玉楼同样很高兴,靠着编辑们的努力,以及找了一篇绝佳的作品,《最文学》总算止住了颓

势,让一众文学杂志社不敢小看。赚多少钱还是其次,他真正想做的是让《最文学》成为行业内最顶尖的杂志,甚至成为行业的标杆。现在距离理想差距还非常远,但是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他相信自己能看到那一天。又过了些天,梁晓生来到了杂志社。他是来感谢杂志社,感谢刘振云,感谢姜玉楼的。九百块钱的稿费还是其次,真正让他这些天彻夜难眠的是小说大火后,随之而来的一些东西。比如对他的尊重,尊重啊,这可是钱都买不来的。《今夜有暴风雪》发表之前,他在燕影厂的工作其实并不怎么好受。毕业分配时,梁晓生原本有更多的选择,但他却去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清水衙门”的文字编辑工作。一开始,他住在北影招待所的一个床位,半年后才在筒子楼分了一间11平米的单间,总算有了一个可以安静写作的空间。那时,他每月工资49元,其中20元要寄给父母补贴家用,自己因为长期熬夜写稿,身体也不好,患有肝病、胃病、心脏早搏等毛病,工作几年下来,就连一块手表都买不起。同事看他年过三十还未成家,热心给他介绍对象,结果他每次都是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家庭情况和盘托出,直接把别人给吓跑了。直到1981年,他经人介绍与北京姑娘焦郸相亲,不曾想她居然愿意跟他交往。随着相处的深入,梁晓生越发感受到焦郸是个好姑娘,相貌好、脾气好、家境好,甚至个子还比他高一点,更怕自己耽误了她,于是郑重地告诫对方:“焦郸,你可要想清楚,我家负担真不是一般的重。”没想到她回答得更妙:“没事,有我分担呢,你的负担就少了一半。”看他还是不放心,焦郸郑重地说:“我不是一时冲动,我喜欢你的才华与善良,更看重你的责任与担当,放心,我不后悔!”第二年五月,梁晓生和焦郸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新家”就安在了那间11平米的房子里,唯一的新物件还是娘家陪嫁的两床新被子。焦郸每天就在楼道里的炉灶上,想方设法为梁晓生做可口的饭菜,想着调理好他的胃病。哪知叮叮当当的做饭声,却常常打断梁晓生的写作思路,他忍不住就对妻子发了一顿火:“我一个穷孩子,吃饭没必要那么讲究,能吃饱就行。”焦郸只能把委屈都埋在心里,渐渐地,她练出了下厨的硬功夫,15分钟就能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还自诩为“急行军中的炊事员”。不过即使在生活上有人照顾,但是梁晓生的创作过程也不顺利。前面说过,他在燕京的新家只有11平,两个人住实在太小了。写作环境因陋就简,平时也就趴在四腿不平的饭桌上写,冬天则在暖气上架一块木板斜靠着写。就这样在筒子楼他先是创作出了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接着,又在今年创作出了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两部小说,短篇小说让他获得了全国短篇小说奖,刚发表的中篇小说更是让他名声大噪,小说发表不到一个月,他就已经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读者们普遍有知青经历,对其中的内容更是感同身受。赞扬他收到了,同时他又觉得受之有愧,因为他所写的,也只是心中的一点想法,和那些真正的英雄比,他还差得太多。想到这里,梁晓生看着国际大厦,感叹道:“多亏了姜玉楼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