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分也不能少(1 / 1)

推荐阅读:

姜玉楼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依旧面不改色。他轻咳一声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黄导,既然大家对砍节目都没意见,不如现在就给大伙说说咱们最新的节目编排方案。”黄一鹤一开始还有些意外他的这一建议,但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各位,我们导演组和姜顾问根据彩排的结果开了个小会,就节目编排提出了一个新方案。这个方案是这样的……”他大致说了下节目类型顺序,一般是三个歌舞节目后安排一个魔术杂技或者语言类节目。根据新的节目编排方案,除了必须留下的四个魔术杂技等节目,还有六个节目留给语言类节目内部分。“对不住大家了!”讲解了一番方案后,黄一鹤朝大家抱了个拳。姿态已经做足了,加上节目组新的节目编排方案不能说差,大家也都能理解。只是六个节目和最初语言类十几个节目相比实在是有些天差地远,只是人家领头的都没意见,底下的人就算心里有一肚子话也说不出口。最后大家都在发扬风格,黄一鹤和邓在军也是左右为难,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留下姜玉楼的一个小品,严顺开的一个小品,王景愚的一个默剧,还有四个最好的相声。这回节目砍的是真不少,不过也无妨,歌舞节目足够多,再加上节目中间的观众互动,撑起四个小时的晚会还是绰绰有余的。面对这个结果,大家也都齐声赞同。不少人其实没把央视的这档晚会当回事,但有远见的人已经意识到央视的影响力,决定卖个人情给央视。因此,现场并没有许多人想象中的剑拔弩张,反而气氛相当融洽,几个主导者不说勾肩搭背,却也是有说有笑的。姜玉楼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负担,反而跟旁边的人有说有笑,他身边坐着的可都是语言类节目的主创大佬,他们坐在一起不是聊小品创作就是聊对相声未来的看法。别说几个大佬听的认真,就是坐在对面的人也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他的小品剧本质量摆在那里,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学习。不说严顺开和王景愚,就连马季也是不时点头。会议室中的其他小辈都看呆了,陈培斯和朱世茂对他更佩服了,姜昆看他更是如同看师门长辈一般。他们是和气一团,但是被砍节目的人心情却不太好,只是他们心情不好却也只能认命,谁让他们不是马季的徒子徒孙,就是被导演组临时请来的演员。他们又没有自己的节目,只能是听命行事。黄一鹤看到气的同时,又有对姜玉楼的感激和愧疚。会议结束后,两个导演一个劲儿地对姜玉楼说感谢的话。不说他是导演组的再生父母吧,却也为了晚会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太多太多。姜玉楼挥挥手,“黄导、邓导,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我和央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这次晚会对央视,对全国百姓都是意义重大,节目想要办好,离不开两位的辛苦,你说我能不支持二位的工作吗?”黄一鹤和邓在军感慨万千,觉得姜老师境界太高,品格之高尚更是让两人生出一丝崇敬之情。怪不得人家能这么成功,真是有原因的。“姜老师……”姜玉楼止住了话,“好了,黄导,邓导,你们再夸下去我都没脸在这待下去了。”见状,两人只能遗憾作罢。解决完节目的事情后,央视这边暂时不用他关注太多。转眼,时间来到了一月底。此时《最文学》1982年第四期杂志销量已经攀升到了一百万册。这个销量数据非常恐怖,公布出去的时候,更是惊呆了一众媒体和杂志刊物。要知道,如今最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的文学杂志是《收获》,他的期刊销量最高纪录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万册。如果这期杂志有发表姜玉楼的小说作品也就罢了,如今的市场,姜玉楼的小说就是杂志销量的保证,必然会成为当期的销量冠军。可是,这一期发表小说的作家不说全新人吧,说大部分是半新人也是没问题的。就这样一期杂志,《最文学》却是创造出如此惊人的销量,只能证明一个问题,他们真的起来了,可以被四大名旦视为对手的存在。他们之中哪家如果懈怠了,文学期刊的地位不保,市场份额也会被《最文学》蚕食,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只是具体要怎么做,他们内部却也没有个具体章程。 梁晓生在北影厂的时候一直关注着关于《最文学》销量和《今夜有暴风雪》的相关报道。他的那部作品不用提,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年初国内最火的作品,讨论度高不说,更是有读者知道他在北影工作,专程来这里堵他。还好,这位读者没有坏心思,只是他的书迷,又有北大荒知青经历,有一肚子话和他说。饶是如此,他也被吓到了。因为他这事,北影的安保都严了不少。最让他开心的还是他在北影厂又有了新工作。那天,梁晓生正在审核北影厂内部通过了关于他的调职。将他的岗位由现在的编辑,变更为编剧。没错,就是电影编剧。他得知这个消息时,非常高兴。首先从收入上讲,编剧的工资就要高过编辑不少,而且在北影厂,编

剧的地位也非常高。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家人也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工作调动的第二天,厂里就找他谈话了,原来是北影厂的兄弟单位长春厂看中了他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想要改编成电影。当时,他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至于价钱,他问都没有问。厂里也很高兴,还说长春厂拜托他改编这部作品,他同样答应了。本来以为,这就是他最近的工作,没想到厂里对他的另一部小说的改编权也有想法。“小生啊,你的《今夜有暴风雪》口碑非常不错,厂里觉得这部小说适合改编成电影,就是不知道你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梁晓生刚想一口答应,可突然想到这部小说的版权还有杂志社一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思虑片刻后,回答道:“领导,原则上我没有意见,但是小说的改编版权有《最文学》一份,我一个说了不算。”“怎么会这样?”厂领导皱眉道。“这是当初签合同,对方要求的。”“这样吧,你先和对方谈一谈,咱们厂拍电影也是为了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嘛。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对方应该会同意的。”梁晓生只是不停点头,等对方走了以后,他才皱起眉头,心里也不太舒服。道理是那个道理,但是话那么说有点太欺负人了,似乎想免费使用的样子。他虽然穷,但也不是太看重钱,不过小说是他的心血,一分不给是真说不过去啊。思虑片刻,他决定先找姜玉楼聊一聊,听一听对方的建议再做决定。于是,梁晓生打电话,请他到小饭馆吃饭。有人请客吃饭,姜玉楼也是愉快答应了。见面后,也没有因为梁晓生请他在不知名小饭馆吃饭感到不满。两人点了几个小菜,又要了几瓶酒。姜玉楼知道梁晓生喜欢喝几口小酒,便有了舍命陪君子的觉悟。只是喝酒的时候,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梁晓生只顾自己喝闷酒,把他给忘了。三四杯酒下肚后,梁晓生已经酒劲上头了。姜玉楼若有所思,询问道:“梁大哥,你似乎有心事,能不能给我说说?”两人接触时间久了,也是好朋友,称谓自然不会那么正式了。“玉楼啊,有个事我还真想找你说一下。”梁晓生又是咽下一口酒,然后将厂领导找他,明里暗里要小说改编版权的事情说了出来。“小说改编电影是好事,电影上映也能推广小说,双方都能收益,这没什么不能答应的。只是我听你们那位领导的意思,是北影厂不想出改编费喽?”姜玉楼皱眉道。“是有那么点意思。”梁晓生叹了口气,然后看着姜玉楼,问道:“玉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想听一听你的意见。”姜玉楼认真地回答道:“改编权可以给北影厂,但是版权使用费和编剧费用一分钱不能少。”“这……我毕竟是厂里的编剧……”梁晓生有些犹豫。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还是心存顾忌。姜玉楼笑了笑,“北影厂一向大方,不会克扣作者的版权费,我猜是我认识汪厂长,这事我给他说一说,保准版权费和编剧费用一分不少的给你。”“真的?”梁晓生呸了一下,又连忙道:“玉楼,真是谢谢你了!”“其实我也不在意那点版权费,实在是他们一点都不把我当回事,我有些气不过。”“我知道的,不该咱们的,咱们一分不要,该咱们的,一分也不能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