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一章 江湖议庙堂 馆驿明原委(1 / 2)

推荐阅读:

阁楼之上,颜卿手执长箫,一曲《平沙落雁》淡远苍劲。悠悠箫声传至屋内,昏睡中的展昭不自觉的动了动眉毛,乐声入耳,眼前仿若沙流清浅,云程万里,秋江天际,群雁飞鸣起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颜卿应声回眸,不知展昭何时站到了自己身后,他收起玉箫,背倚斜阳笑着看向来人。在展昭看来,颜卿那下意识的嫣然一悦,恰若出水芙蓉,不带一抹尘泥。

颜卿引展昭进屋,还没等展昭开口询问,颜卿便道:“茹一阁的老板死了,听说,是午后醉酒,倚在二楼栏杆听曲,栏杆断裂,坠楼而亡。”展昭刚想说什么,颜卿又道:“展兄,我虽不知他们将你引到舍下是何用意,但颜某与此案绝无牵连。”展昭颔首,片刻后低声应道:“展某信你。”或许连展昭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他只是下意识觉得,颜卿,不像是坏人。

听到展昭那一声“展某信你”,颜卿竟一时愣住了,他……对自己,就这么没戒心?未及多想,颜卿又道:“此案错综复杂,但究其根源,还是在牛角湾底下三丈。”

“阁主所言不错,大名府奏报被压,就是不想牛角湾地下工厂暴露,至于转运使周沆,一旦启程赶往澶州,大名一事便有败露的可能。只是……凭苏泽煜一个从三品,如何敢谋杀御赐钦差,又陷害杨家一门忠良?”

颜卿握着玉箫在房中踱了几步后,道:“展兄,这个案子,不能再查下去了。自圣上下旨彻查大名府奏报被压一事以来,一连伤了八条人命,天波府也险些被满门抄斩,至于大名,一旦事情败露,恐怕也是死伤无数。”展昭听到这话,有些不乐意了,他正襟危坐,朗声道:“此案牵连甚广,明眼人一看便知,背后主谋必是位高权重的朝中重臣,倘若不彻查此案,揪出幕后元凶,如何澄清玉宇,还这世道清明?”

“治国安邦,稳定为上,故先圣有中庸之说,遇事权衡利弊,两害相较,择其轻者而从之。眼下大名一案,越查越乱,人越死越多,况且,现今正值多事之秋,朝堂之上多番议论黄河改道尚未有所决断,澶州赈灾一事也因周沆被杀案暂且搁置;而逍遥散,荼毒大名百姓已久,再这样下去,势必谣言纷起、民心燥乱。”颜卿意识到自己言论涉政,随即抿了抿唇,叹了口气转过身去,但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展兄方才也说,此案牵连甚广,那朝中涉案者,便绝不止一人,如今只见群狼不见虎,想要彻查,绝非易事,此时图之,只恐动摇社稷根基。”

展昭被颜卿激得有气难撒,一时涨红了脸,竟也没多想为何颜卿一个江湖人士谈论起国事这般头头是道,强压心头躁动,他沉声道:“莫非,你知道是何人主使?”颜卿没想到展昭会问出这么一句,他摇摇头,应道:“五凤楼中那位,或许知道。”展昭没再多言,他向颜卿告了别,转身离去,颜卿没有拦,他知道展昭是入宫请旨去了。

展昭在阁楼与颜卿一番争论,赶到宫中时,已至掌灯时分,被内侍告知赵祯仍在垂拱殿与几位重臣商议疏通六塔河一事,他心中不由得想起颜卿所说的话,“两害相较,择其轻者而从之。”大名一案折射出的是蠹居棊处,而黄河治水则是利在千秋。

正思索间,内侍传旨召展昭入见。

“展护卫来的正是时候啊,朕方才接到大理寺丞奏报,周沆遇刺一案,已然罪证确凿,明日便开堂审理,连日来卿多方奔走,替朕分忧,朕心甚慰。如今,澶州赈灾迫在眉睫,便有劳展护卫再代朕走一遭,如何啊?”展昭跪伏在殿内,只听得一头雾水,周沆一案告破?不等拟旨,展昭便奏道:“陛下,此案尚有诸多疑点……”赵祯摆摆手,叹了一口气,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徐徐图之。”展昭心下一惊,颜卿所料果然不错,官家应是知道幕后主使是谁,可……难道当真要任由蛀虫蚕食?他蓦然抬眸,看向御案上的赵祯,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出声,赵祯猜到展昭想问什么,也没有多言,只着他领旨退下。

待殿门阖上,赵祯才漫步走到烛台前,凝神望着微微摆动的火苗,悠悠念道:“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