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冲突(1 / 4)

推荐阅读:

自喜事办完,南宫家又恢复了宁静,但又与往日不同,府上增添了些许平凡人家的生活气。

新人完婚后并未得闲,反而更加忙碌。

南宫焱早出晚归,着手处理公事,还需查补落下的军务以及训练新兵。至于提前去青州,她想了个万全之策。她在驻守北荒时,利用闲暇时间领着将士开垦荒地种菜种粮,时至今日颇有些成果,抽闲编写成文并呈与帝君,以此为由头请了旨。

帝君读完南宫焱的献文当即君心大悦,便顺水推舟准了她去青州求教耕作的请求。

出发时日定在六月下旬,不到二十日的光景。

而老家主等人是十日后离开的姚都,南宫焱难得告了半日假与安平同去送行。南宫珏鉴于孩子们有要事在身,并且再久留恐令帝君生出杂念,这才打算动身回祖宅。况且这些日子里,她们由安平作陪,同游姚都城,吃喝玩乐倒也是尽兴。

长辈看着新人相处和睦,倍感欣慰。反而是小辈中的南宫晓婉哭得梨花带雨,扯着安平的衣衫不愿松手,可谓是难舍难分。大伙儿劝了好些时辰,连蒙带骗才将其抱上马车,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待老家主等人走后,安平准备查探南宫焱母亲殉国一事。彼时身处深宫后院无从下手,当下可就方便许多。自他入了南宫家,这各方权贵都想来巴结,三天两头递来请柬,当然是由男眷出面,邀安平参加各式宴会。

一般此类宴会大多以品茶论诗文为主,参与之人毋庸置疑皆来自名门望族。后宅男眷多意味着口舌多,单单品茶可比不上说长道短有意思。而这便是安平入手的契机,常言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一次赴宴颇有讲究,得考虑主家身份,太高或太低皆会惹他人不满,还得顾及自家的官职品级,走太近是否会存着私交的嫌疑,尤其是南宫焱的身份比较特殊……安平从各类请柬中挑挑选选,权衡轻重,最终选定袁家次女婿筹办的赏鉴会。

“袁怀清的母亲早先为正三品的御史大夫,跟随先帝二十多年,功绩卓然。现如今她的官职虽不及其母,但名声极好,而且她还是经历过那件事仍在其位的官员之一。”安平说到后半段刻意压低了声音。

那件事自然指的是南宫焱母亲殉国一事,袁怀清未受牵连大抵是托了不上道的缘故,才能顺顺当当的为官至今。据传当时她频频出入风花雪月的场子,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此有人背后猜忌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愿意趟浑水。毕竟袁怀清有好文采,处事必定看得清透。

“袁怀清的长女学识渊博却无心官场,早早当了个私塾先生。而次女则是今年春闱的贡士之一,袁家在放完榜后择良日为她结了亲,可谓是双喜临门。故而选次女的新夫郞筹办的宴较为合时宜。”安平继续解释道,心中满是成就感。

阿福却一脸的不乐意,叫屈道:“殿下这般用心良苦,可将军何时领过情。”

安平连忙辩护道:“近来她事务确实繁忙,不能怪她。即便如此,她依旧能考虑地周全。”

“殿下,将军只是给您添了两个下人,您就心悦诚服?”阿福朝着马车门帘的方向使眼色,一副愤然不平的模样。

阿福口中的两名家仆眼下正驾着马车,带着他俩向袁怀清的府邸前行。

安平摆摆手否决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家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