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最文学》(1 / 1)

推荐阅读:

z不只是姜玉楼这边有收获,宋文那边也是收获颇丰。他以《最文学》杂志社的名义,联系到多家大学,还真让他招到了不少怀揣梦想的文学青年。时间一天天过去,《最文学》杂志社的框架也搭建了起来。随着人员的充实,很多工作也可以干起来了。比如《最文学》的创刊征文活动,在姜玉楼的钞票攻势下,出现在了各大报纸版面上。同样是各个类型和题材的作品都收,稿酬也是每千字3至10元的水平。当然,要是有特别出彩的作品也能按照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稿酬。不只如此,《最文学》的征文广告还许诺,如果作品发表后大受欢迎,会立刻安排发行单行本。总之一句话,就是尽可能地让作家在《最文学》上赚到钱。征文活动发出去后,立刻引起了轰动。一来这家杂志社属于燕京作协,二来主编是从《收获》离职进去的,三来这家杂志社的社长竟然是姜玉楼!姜玉楼的名字出现在一家杂志社的领导层一栏,让业界悚然一惊。本来姜玉楼是被众多杂志社所争取的,结果现在人家有了自己的杂志社,以后岂不是只会在自家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有人预感到国内的出版界要变天了!也就在征文刊登后,姜玉楼家的电话也被打爆了。来自国内各大杂志社的主编,相熟的编辑纷纷致电,询问情况。姜玉楼又能怎么说,他当然不会说自己的作品以后只发自家的杂志,而是说会综合考虑云云。总之就是给大家一个念头,别真把他姜玉楼当敌人看待了。周末,姜玉楼带着亲朋好友来到国际大厦《最文学》杂志社的办公楼。来参观的人除了他的父母外,还有唐月雯,她宿舍的姐妹,卫国平三人,杰西卡、佐天泪子等一众留学生和奥利维亚,校外的人也有路谣,刘所拉、王硕、曲小松和李媛媛。“这里就是我们杂志社的办公区了。”姜玉楼指着还较为空旷的办公区,笑着道:“当然,现在看来还比较空旷,这是因为员工正在招聘中,办公桌椅也在订制中。随着这些工作慢慢完成,整个一层就会显得正常起来。”来这的许多人看到眼前的一切,嘴都快合不拢了。他们也听说了姜玉楼要办杂志,本来以为是小打小闹,可如今看来,就冲这办公面积,一点都不比文学杂志四大名旦小。到底是姜玉楼信心十足,还是他膨胀了?他们想到姜玉楼过往的成绩,没办法往他膨胀方面想。“大家随便参观,要是有想了解的,也可以问我,或者问编辑们也行。”参观人群散开,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杂志社,自然对一切都好奇的紧。唐月雯的几个舍友凑到一起,聊了起来。“这没想到,月雯的男朋友竟然是姜老师,而且姜老师现在还要开杂志社了!”“月雯告诉我们,《最文学》很缺编辑,你说我们到底是服从分配,还是来这里当编辑呢?”“感觉当编辑也很好,而且这家杂志社的社长还是姜老师呢。”“唉,再考虑一下吧,毕竟距离咱们还有一段时间呢。”“也是。”卫国平三人在经过宋文的一番介绍后,也凑在一起聊了起来。卫国平吐槽道:“哎呀,我觉得作家真不好当,自从玉楼说了这事后,我就想着写一篇文章发在《最文学》上面,结果写了不少稿子,没有一篇满意的。”于敏附和道:“没错,我也放弃自己写稿子,准备翻译一部外国文学,赚点翻译稿酬算了。”徐向东瞥了眼两人,“你们还真想投稿啊。”“怎么,你没这个想法?咱们可以先写点稿子,等有经验了,或者等到大学毕业,直接到《最文学》当实习编辑。”卫国平道。徐向东先是看了眼周围,然后才小声道:“我对当作家没兴趣,也不想当编辑,更不想翻译外国文学赚那份幸苦钱,我可是学英语的,以后是要出国的。”于敏闷闷道:“可是,出国又能干什么呢?”“是啊,即使出国难道就能赚大钱了?”卫国平也很是不解。他以前也有些出国的想法,可是和姜玉楼聊得多了,他对国外反而没有那么深的滤镜了。尤其是姜玉楼的想法,在他看来太对了。就目前看来,国外尤其是美欧似乎很好,可是国内的机会越来越多。想要有个好前途,还得是留在国内。就说他这个专业吧,去了欧美能干什么。他连英文都不懂,交流都是问题,更别说打工赚钱了。 相反留在国内,即使不靠父母,就他燕大毕业生的含金量,学校分配也有好去处。不想分配的话,室友还是杂志社的社长,工资两百块,就薪水这一块已经超过他的父母了。徐向东仰天长叹,“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和室友不一样,家里人就在国外,选择的余地可多了,两百块在他眼里,还真不算什么。而且,他还有语言优势。所谓的学校分配,还有杂志社的后路,也不过如此。唯一让他比较在意的,可能就是姜玉楼的事业越做越大,让他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很是不爽。于敏看了眼争执的两人,没有说话。在宿舍几

人中,他的条件算是最差的。在他看来出国前途未卜,去姜玉楼的杂志社工作风险也不小,与其冒那个险,不如想办法毕业留校呢。到时候一边赚学校的工资,一边翻译的外国文学赚点稿酬,也是美滋滋呢。杰西卡、佐天泪子等一众留学生和奥利维亚等人倒没有那么多触动和感想,他们纯粹是为姜玉楼感到高兴。在他们眼里,大作家和创业人士的含金量也不一样。大作家的身份固然让人尊敬,杂志社老板的身份前途也很光明。尤其是当他们知道华夏杂志销量非常高,并且每年增长率都不小后,对《最文学》的未来更看好。刘所拉、王硕、曲小松和李媛媛四人则由老朋友马嘟嘟陪同。马嘟嘟说了很多,主要是吹捧姜玉楼。吹捧他的业界地位,吹捧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吹捧《最文学》的未来和姜玉楼的宏图壮志。曲小松有些听不下去,受不了马嘟嘟在他心上人面前吹捧其他男人,反驳道:“是,小姜在文学界是有些名气,可是他的名字还不足以撑起一家杂志社吧?”众人闻言,诡异地看着他。就算要黑,也没有必要黑得这么明显吧。姜玉楼在文学界,在读者心中是啥地位,有他发表文章的杂志,可是期期大卖啊!曲小松感受到众人鄙夷的目光,有些绷不住,又道:“咳咳,就算他有影响力,可是自己搞杂志和投稿又不同。他即使在能写,也不可能一个人包办一本杂志的内容吧?”他这么你说,其他人倒还真不好反驳。马嘟嘟轻笑道:“这点社长早就想过了,他除了自己会投稿,还会邀请一些认识的作家投稿,而且我们杂志社的编辑,也可以投稿的。”王硕若有所思道:“嘟嘟,你说我们投稿的话,可以吗?”“可以啊,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杂志社的征文活动面向的可是整个社会。”马嘟嘟眼前一亮。刘所拉说道:“写小说挺有意思的,我平时倒也写过一些东西,我有空了,也会挑一些投稿到你们编辑部。”“所拉姐要是愿意,那可是我们杂志社的荣幸。”马嘟嘟道。曲小松疑惑道:“所拉,你什么时候有过写文章的习惯?”“你们忘了,我妈可是大作家来着。”刘所拉解释道。“看我们这记性,还真是。”“哈哈,那我们可以期待所拉姐的作品了。”“谁说不是呢,要是所拉姐能叫阿姨在我们杂志社投稿就更好了。”“嘟嘟,你可真敢想。”刘所拉听着众人说笑,她只是微微一笑,偏头看了眼正和路谣说话的姜玉楼。她之所以如此,都是为了姜玉楼。“你帮我搞定了一首音乐,那我这次也帮一帮你好了。”刘所拉心里默默道:“从此以后,我们两不相欠。”姜玉楼仿佛察觉到了她的眼神,只是转头看过来时,刘所拉已经不再看他。他挠了挠头,也没有在意,继续和路谣聊天。当众人参观过后,姜玉楼又道:“我们杂志社还很缺少优秀人才,大家毕业后要是有兴趣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也可以考虑我们杂志社。一切待遇从优哦。”王硕问道:“我对编辑没什么兴趣,不过玉楼,在你这里投稿稿酬真的有那么高?”“当然,一切都按照标准,如果足够优秀,还有更心动的稿酬在等着大家。”姜玉楼笑着道。这回别说是王硕,就连路谣都有些心动。他的《人生》可还没投稿呢,如果投到《最文学》也未尝不可。只要钱到位,都不是问题。只是,现在不是询问到时候,他打算等到私下里专门找姜玉楼谈一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