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个熟悉的名字(1 / 1)

推荐阅读:

晚上,燕京一家小饭馆。此时正是饭馆的客流高峰,不大的饭馆内已经坐满了食客,餐桌上摆满了各式碗碟,饭香四溢,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姜玉楼也在饭店内,只是他的对面坐着的不是唐月雯,而是路谣。参观结束后,访客都走了,就剩下了路谣。姜玉楼知道他是想说什么,再加上当时时间也晚了,就单独请他到外面吃饭,边吃边聊。吃了几口菜,两杯酒下肚后,路谣也打开了话匣子。“玉楼,我的《人生》想投在你的《最文学》上面,不知道你收不收。”此言一出,姜玉楼夹菜的手都停了下来。他吃惊地问道:“路大哥,你是认真的?”“嗯。”路谣很肯定地点了点头。“怎么,玉楼,你不愿意收我的稿子?”“怎么可能,路大哥的这部作品质量那么高,绝对是经典作品,愿意投到我们《最文学》,我可是高兴都来不及呢。”姜玉楼笑过后,又有些疑惑,“只是,路大哥怎么想投稿到我们这个初创的杂志上面?”路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人生》的初稿你也看过,你愿意给我多少稿酬?”“按照最高的,千字十块。”姜玉楼想也不想,直接给出了最高的稿酬。路谣回答道:“所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点,《当代》方面并不愿意给我千字十块的稿酬,最多也就是千字八块。虽然我不是特别在乎钱,但我也不想自己的苦心之作,不受杂志社的重视。”姜玉楼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占了这个便宜啊。旋即,他又在心里想道:“老孟啊老孟,不是我挖你墙角,实在是你们自己没有重视路谣,人家不想和你们玩了,这可就不能怪我了。”他当机立断道:“路大哥,我不说大话,只要你投稿,我们杂志社就收,而且都是按照最高标准给。如果成绩好,我们立刻安排单行本的印刷和发行。”路谣吃了一惊,“玉楼,你下这么大的本钱,就不怕会亏?”“不怕,我不只是看好你的作品,更看好你这个人!”姜玉楼认真的说道。路谣眼睛一红,感动地看着他,“玉楼……”这份信任,就连《延河》杂志都给不了他。姜玉楼温和一笑,道:“路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到我们《最文学》当编辑?”“我……到《最文学》当编辑?”路谣心里一动。姜玉楼见他似乎有些动心,连忙劝道:“路大哥有经验,有能力,在我们这里当个主编都是绰绰有余。而且工资方面两百块绝对不是极限,以后肯定越来越高。”“可是……我在《延河》也干了六年了。”路谣很是犹豫。《最文学》给的工资是高,但是来燕京就等于他在《延河》这么多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姜玉楼立刻道:“《最文学》只是我们杂志社的第一份杂志,以后还会有其他杂志,路大哥当一段时间编辑,熟悉一下这边的工作后可以主编的身份筹备其他杂志的创刊工作。”“这……这个事太大,我得好好考虑一下。”路谣苦笑道。姜玉楼自信一笑,“我知道,不过我相信,路大哥要是选择加入我们,一定不会后悔。”“我明白了。”第二天,姜玉楼把路谣决定投稿《最文学》的消息告诉了宋文,宋文颇为欢欣鼓舞。他没想到,自己还没联系认识的作家呢,就有知名作家投稿。而且听社长说,路老师那部叫《人生》的作品有大火的潜力。又过了一周时间,宋文招来了几个新人编辑,订制的办公设施也陆陆续续到位,《最文学》的编辑部,总算可以勉强运转开来。姜玉楼见状,也是抽出宝贵的时间去了趟美利坚。他此行的目的是加入好莱坞的编剧工会。在贾森的帮助下,一切都很顺利,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找了个经纪人。经纪人的作用就是替他和贾森保持联系,以及同对《侏罗纪公园》感兴趣的电影公司进行谈判,这也是他最重视的一个改编项目。在美利坚逗留不到一周时间,他又返回了国内。当姜玉楼回国后,他发现而这一周时间又有好消息等着他。国际大厦,《最文学》杂志社内。宋文恭敬地将投稿摆在会议室的桌子上,“社长,这里的稿件都是您不在的这一周来自国内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投来的稿子。”姜玉楼点点头,看来宣传很有效,眼前的稿件相当多嘛。宋文补充道:“您看到的这些已经是编辑部挑出来的,文笔和故事合格的作品。”“哦?还是挑了一遍的?”姜玉楼露出惊讶之色。他随手拿起一本投稿,看到作者的名字后眼睛都直了。 于华?是那个写了《活着》的于华吗?不可能吧,那种大神……哦,对了,现在才82年。前世这个时候,于华貌似还在县卫生院当牙医,没写出那些经典作品呢。也就是说,现在的于华还只是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想到这里,他立刻来了兴趣,恨不得立刻看一看于华此时的文笔到底如何。姜玉楼道:“行了,我先看看,你去忙吧。”“好的,社长,那我去忙了。”宋文应声道。宋

文出去后,他将这些稿子全部拿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抽出于华的那部作品,慢慢看了起来。手中的稿子很薄,字数不多,实际上也是如此,基本就是个小短篇。整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宿舍楼,故事主要围绕着宿舍里的几个年轻人展开。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杨绛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通过他的眼睛让读者看到大学生活的点滴和变化。这种题材的小说,在当下还是比较少见的。对于没有上过大学的读者来说,也能看个新鲜。当然,于华的这部作品还很稚嫩,感觉就是个新人作家。虽然如此,但读过后,姜玉楼觉得这部作品还是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比如在小说中,宿舍成为了一个微缩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追求。杨绛作为主角,通过与室友们的相处,经历了友情的磨合、争吵和和解,他们一起度过了大学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活。杨绛是一个内心敏感、渴望改变的年轻人,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迷茫和不安。而他的室友们也各具特点,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于华通过描写他们的行为和对话,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在阅读中,还是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就如此了。毕竟,现在的于华还年轻,接触文学创作的时间也很短。姜玉楼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将作品中需要更改的地方在空白处单独写了出来。“是块璞玉,但还需要仔细雕琢一番。”他将这部作品放在一旁,然后期待着翻看其他稿子,希望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只是可惜,其他稿子怎么说呢,都是那种让人乏味的作品,没有新意,甚至就连作家的文字功底都很一般。姜玉楼一边写着评语,一边将这些作品放到另外一旁。十几份稿子里,真正让他看得上眼的,也就于华的那部《第一宿舍》。“倒也算有些收获。”没有想象中的大丰收,但也能接受。毕竟一个于华就顶得上不少作家了。只可惜现在的于华还不是未来的大作家,转念一想,他又笑了起来。要于华真的已经成名,还真不一定看得上现在的《最文学》呢。想到这里,他给宋文打了个电话。过了半晌,办公室门被敲响。“进来。”“咯吱。”门打开后,宋文走了进来。“社长,您找我?”姜玉楼点点头,指着桌子上的稿子,“左手边的都不合格,咱们《最文学》第一期要打出名声,作品的质量一定要高,这些不合格的就寄回去吧。当然,我们也要欢迎他们继续投稿,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觉悟了呢。”“好的,我知道了。”宋文看到厚厚一沓稿子,眼角一抽,差不多全军覆没了呀。不过这才是正常的情况,要真是都过了,他反而要怀疑社长的眼光了。这时,姜玉楼又指着右手边的稿子,“这个叫于华的新人作家的作品还不错,虽然现在还达不到发表的标准,但是按照我指出的缺点更改一番差不多就能发表了。”“这样,你在写一封信,让他安心改稿件,不要有顾虑。”宋文拿起于华的手稿,看了眼作品的名字,叫《第一宿舍》,心中猜测可能和校园题材有关吧。“社长,我知道怎么做了。”姜玉楼点点头,接着道:“如果再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记着第一时间让我看。”他又强调道:“宋主编,时不我待,我们的时间很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