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百六十六章 会议(1 / 1)

推荐阅读:

姜玉楼把路谣一通好夸,连他这个作者都有些懵圈,回想当初创作这部小说时,是这么考虑的?中心思想是这些吗?然而,这些疑问并未影响到路谣的心情,他兴高采烈地拍了拍姜玉楼的肩膀,感叹道:“楼,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还是你最懂我!”“这么说,路大哥是愿意将这部小说交给我们《最文学》发表了吗?”姜玉楼带着一丝微笑,轻轻地拍了拍手中的稿子。路谣豪爽地挥了挥手,“拿去便是。"然而,他又带着些许疑虑,”不需要做点什么改动吗?"姜玉楼坚定地摇头道:“不需要,直接发表就行。”见他这么说,路谣也很开心。只是,剧本呢?想到这里,他又虚心求教道:“那剧本呢,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吗?”"剧本中那些许瑕疵,我已一一标注出来……"姜玉楼手捧《人生》的剧本,开始他的授课。他的讲解,就像一位熟练的匠人展示他的手艺,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他讲得投入,路谣也听得如痴如醉。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只剩下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直到开门声响起,妻子带着女儿回家,路谣才如梦初醒。他看了看时间,原来自己已经沉浸在姜玉楼的讲解中这么久。然而,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收获满满,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玉楼,太谢谢你!”路谣满怀感激地对他的好友说道。如果没有姜玉楼的悉心讲解,他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肯定会栽进不少坑里。犯错误并不可怕,真正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自己竟然不知道错在哪里。姜玉楼轻松地笑了笑,挥手道:“路大哥,你这么说可就太客气了。咱们之间,哪用得着这么见外?”他收起稿子,又和嫂子说了几句话,逗弄了下小侄女,婉拒了请他吃饭的邀请,赶在杂志社下班前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老宋,这是路谣的中篇稿子,这两天你们辛苦一下,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审核完毕。”宋文接过姜玉楼递来的手稿,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明明他才是杂志社的主编,可很多组稿工作还要社长亲自参与。“以后不能在这样了,社长都能自己去陕西组稿,我这个主编难道就不行?”宋文心里发了狠,决定等下期组稿的时候出差一趟,高低要一个人解决一半稿子,也让社长看一看自己的人脉,让手下的编辑知道自己是纯靠能力当的主编,并不是因为最早跟随社长。姜玉楼交代的工作整个编辑部都很上心,第二天路谣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便通过了审核。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排版、装帧,安排印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忙碌的日子仿佛转瞬即逝,转眼便到了月底。距离第二期杂志的发表日期仅剩下两天,姜玉楼召集了杂志社的中高层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议。当人员到齐,他环顾四周,目光在杂志社的中高层脸上逐一扫过,内心涌动着无尽的豪情。他的眼神里,既有对团队的自豪,也有对未来的期待。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最文学》部门已经从一张白纸,逐渐描绘出一幅绚丽的画卷。与当初那个粗糙的草台班子相比,它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气势磅礴,不容忽视。姜玉楼深知,尽管《最文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那些顶尖的文学期刊杂志相比,它仍然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距离成熟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令他欣慰的是,这个距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它都在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他知道,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有信念,有毅力,有团队的努力,有读者的支持,《最文学》一定能够在这个文学盛世之中破浪前行,最终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姜玉楼第一个点名了宋文,他的左膀右臂,“老宋,你先给大伙说一下编辑部最近的工作进展吧。”因为提前打过招呼,宋文也不怯场,在众人的注视下沉声道:“在社长的带领下,咱们杂志社蒸蒸日上。今年《最文学》第一期的销量更是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册,远超预期。一月发行的单行本《人生》同样销量喜人,如今已经超过了四十万册,这还远远不是这部小说的极限。再有就是本月发行的《恋恋笔记本》,这是社长的单行本小说,自从发行后便大受欢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销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册,全年估计轻松超百万册。”宋文的话刚落下,会议室内瞬间炸开了锅。 他们虽然知道杂志社正在蒸蒸日上,但从未料到已经繁荣至此。又一次单期杂志销量破百万,这简直是全国顶尖期刊杂志的标杆。再加上两部单行本小说的热销,杂志社的出版业务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深知自家社长的远大计划。下一期,社长的长篇小说预计将引领《最文学》的销量达到新的高度,甚至有可能创下新的纪录。此外,还有社长的朋友圈,那些文学巨匠和名流的鼎力相助,无疑将为杂志社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p>在宋文的话语中,他们仿佛看到了《最文学》的辉煌未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文学世界正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未来可期啊!他们心情激动,姜玉楼同样是心潮澎湃。“编辑部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是《最文学》第二期的发行工作和第三期的组稿,这一次,我们预计……”接下来,宋文说起了编辑部的工作计划。姜玉楼很满意,连连点头说好。宋文轻手轻脚地坐下,姜玉楼的目光随即转向了马嘟嘟。他轻声问道:“嘟嘟,关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的事宜,进展如何了?”马嘟嘟一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从座位上弹起,声音洪亮地回应:“社长,主编,各位同仁,目前茅盾文学奖获奖丛书的审核工作已经圆满完成,编辑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我与各相关部门也已沟通完毕,丛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风格已经敲定。我们预计,这套丛书的销售价格将维持在25元,不变。”茅奖丛书?那是什么?知晓这个丛书计划的人其实并不多,因此姜玉楼与马嘟嘟之间的交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像雾中的风景,模糊不清。当有人得知他们的对话内容后,便低声为他们解释了一番。听完解释,他们都不由得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一方面,他们惊叹于社长的独特创意和超前思维;另一方面,他们对这套丛书的定价策略感到了一丝忧虑。毕竟,在他们的观念里,能买得起书的人不是没有,但最贵一本也就卖一块钱。这丛书倒好,整套七册卖25元,还不能单卖,花得起这钱的不是没有,但绝对少得可怜。能赚钱吗?在他们忧心忡忡的时刻,姜玉楼却显得异常镇定。他轻轻点头,沉稳地吩咐道:“宣传这一块,绝不能掉以轻心。投入是必要的,别吝啬于花费。”宣传部门的人闻言,立刻挺直腰板,信心满满地回应:“社长请放心,我们宣传团队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姜玉楼对他们的回应感到满意,毕竟在这个时代,宣传手段确实有限。报纸广告、精心编织的软文,已经是他们能触及的宣传高峰了。更多的手段,他们也确实是力不从心。实际上……也做不了啊!当众人的心思从丛书计划上转移时,姜玉楼又说了个爆炸性消息,“还有个事,你们心里要有个底,咱们《最文学》旗下第二个刊物《最漫画》也要开始筹备了。”“《最漫画》?社长,漫画是什么?”姜玉楼看了眼提出问题的人,哦,是为老同志啊,那没问题了。他看出来不少人都不太懂,便耐心解释道:“漫画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它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是一种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艺术形式。咱们国内也有漫画,多以讽刺漫画为主,民间普遍认知的漫画则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姜玉楼的解释他们似懂非懂,但连环画他们是知道的。“社长,连环画是小孩子看的,咱们出连环画杂志……这,这不太妥当吧?”“大家的顾虑我知道,我给你们带来了岛国的漫画杂志,你们互相传递着看一看再说。”他拿出几本《周刊少年ju》的漫画杂志,递给了众人。看着他们不以为意的表情,姜玉楼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